近日,咸阳职院2025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培训作为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新教师快速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心策划的课程体系、多元创新的培训形式和扎实有效的实践环节,为全体新进教师搭建了成长阶梯,为其开启职业教育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领导亲抓部署 部门协同联动
7月14日,学院召开新进教师见面会,学院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此次见面会既是对新教师的热烈欢迎,也为后续岗前培训拉开序幕,集中体现了学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与部门间的高效协同。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彦彬围绕“教师发展”这一主题,从站位、视野、格局等维度展开阐述,着重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为本次培训明确了方向。院长杨卫军以“艰苦创业、奋进图强:校史简介”为题,讲授岗前培训“第一课”。他凭借深厚的教育情怀,结合详实的校史史料与前瞻的战略眼光,从“昨天、今天、明天”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学院发展历程,助力新教师理解学院历史底蕴、当前态势与未来蓝图。副院长杨新宇以“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题作报告。他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破题,直击教育工作核心,并从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等角度,为新进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向。
分类精准施训 体系务实完备
本次培训严格遵循陕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要求,采用“省级统筹+校本特色”双轨模式,有机融合“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形式,结合实际开展7场理论培训。巨鲜婷老师以“职业规划明方向 素质引领促发展”为题,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从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出发,引导新教师明确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王萌、张悦老师分别围绕“因材施教 守正创新——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如何上好第一门课”,从教学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为新教师站稳讲台奠定基础;果秋婷老师围绕“高职新进教师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这一主题,从科研选题、研究方法、成果转化等多个关键环节入手,引导新教师梳理科研思路;王校伟老师联合超星平台开展AI赋能教学培训,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与教学优化能力;洛辉、苏晓奇老师分别从学生日常管理的实践维度和心理特点的深层解析切入,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学生工作的核心逻辑与实施路径。
实践环节中,新进教师先后参观科大讯飞丝路总部、陕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中心、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直观掌握行业动态,深化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认识;通过参观纺织工业博物馆,了解了咸阳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学习了以赵梦桃为代表的纺织人精神,更坚定了在教育教学中担当尽责、精益求精的信念。
创新机制保障 突出实效导向
为切实检验培训成效,学院立足新进教师成长需求,创新构建了“实践赋能+反馈闭环”的培养机制,始终秉承“做实培养过程,让每位新入职教师深度受益”的核心理念,着力搭建教师交流互动平台。培训期间,吴珊、蒙肇阳、刘艺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深耕教育一线的实践案例,与新进教师围绕职业规划中的长期发展路径、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策略适配、学生管理中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置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此基础上,新进教师完成“两个一”实践作业:一是结合个人特质与学院发展方向的职业规划汇报,二是融合培训感悟与岗位认知的心得分享会,通过“学-练-展”的闭环设计巩固学习成效。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让他们系统了解了学院的奋斗历程,那些凝聚着前辈智慧的办学故事更让大家备受鼓舞;而老师们毫无保留分享的教学锦囊、管理妙招,更让新进教师们在职业起步阶段收获了可直接落地的“实战手册”。
聚焦长效发展 筑牢成长支撑
岗前培训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其价值的延续性与拓展性被学院高度重视。为助力新进教师实现从“入门适应”到“成长进阶”的平稳过渡,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已构建起多维度、常态化的后续支持体系。下一步,教师发展中心将针对新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需求,分层推进系列培育举措: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组织青年导师结对帮扶、定期开展教学能力达标测试、邀请骨干教师展示优质示范课等,形成“示范引领-实践打磨-精准提升”的培育链条;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联合学生处开设学生管理专题工作坊,围绕班级建设、危机干预等核心议题提供模块化培训,全面提升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在职业规划落地方面,定期组织职业发展沙龙,结合个人特质提供个性化成长建议,助力新进教师形成清晰可执行的职业发展路径。
学院将以此次岗前培训为重要节点,持续优化新进教师“引-育-管-服”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动态跟踪、精准赋能、资源倾斜,为新教师搭建可持续成长平台,不断夯实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根基,为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