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陕西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既是全国抗日战略总后方之一,西北大后方的前沿阵地,又是中共中央的抗日指挥中心。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中共陕西组织和陕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陕西军民誓师抗战
发动组织陕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陕西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源地,中共陕西地方组织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最忠实的实践者,是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者。全民抗战爆发后,中共陕西省委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广泛深入的抗战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工作,陕西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各种抗日团体纷纷成立,工农商学及妇女等各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空前的反侵略宣传周和“捐献一日所得”运动,支援前方抗日将士。中共陕西组织积极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动员,使陕西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三秦儿女用血肉之躯保卫河防,巩固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抗战时期特别是1938年日军进攻陕西、逼近潼关后,陕西不仅成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和华中、中原抗日军民的后方基地,更是连接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保卫陕西,抗击日军、支援前线就成为中共陕西组织和广大民众的重要任务。 中共陕西各级组织积极组织和动员民众抗日力量,参加或配合国民党军队奔赴抗日前线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在整个抗战时期,除陕北府谷沦陷数小时外,日军没有能够侵占陕西一寸土地。三秦儿女用血肉之躯保卫家乡,确保了全国抗日战略大后方的安全。
积极支援前线,为全国抗战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抗战时期,陕西约有937万人口,耕地面积3692万余亩,陕西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积极为抗战输 送兵源。抗战时期,陕西人民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批兵员。其次,田赋征收与军粮调配。陕西驻扎着胡宗南的军队和四五万军事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军粮均取自陕西人民。另外,自抗战爆发,冀、鲁、晋、豫诸省相继沦陷,难民流亡,云集关中陇海铁路沿线各地,尤其是在黄河决口以后,黄泛区灾民 更像潮水般涌入陕西。因此,陕西纳粮数及人均负 担均超过全国其他省。

“民先队”的队员上街游行
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创建了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把贫穷、闭塞、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了举世称誉的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当时中国政治上最先进的区域,也“民先队”的队员上街游行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中共中央倡导培养下,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军民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培育、铸造了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延安精神。革命圣地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1942年,毛泽东考察延安县的工作,对延安县的干部不怕艰难困苦、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十分赞赏。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成为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随后,这种精神经过广泛的传播、发扬和充实,形成了“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保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精神动力,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陕西党史网